
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此时此刻,来自世界7个国家和我国各地的2015级74名研究生、2626名本科生、681名专科生在这里相聚,上海电机学院又增加了3381位新主人,我代表全校一千多名教职员工和近万名学生,真诚地欢迎你们的到来!
到大学来,对你们而言,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选择与追求。就像我们学校精神“自强不息,追求卓越”所表述的那样。今天我想跟同学们聊聊追求的三个关键词“责任、实践、创新”。
首先,责任是一种担当、一种使命。
如今,在国家层面,实现中国梦,就是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担当与使命。它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。
对学校而言,建设“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”是我们的电机梦,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。学校以前隶属上海电气集团,是一所行业所属高校,2013年8月正式划转上海市教委管理。学校一方面主动融入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之中,另一方面继续保持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动,坚定地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。
“卓越的现场工程师”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,“学会做人,学会学习,学会处事”是同学们在大学里理应有的追求与责任。做人,就是要做正直的、诚实的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;学习,如果认为大学学习比中学轻松,或还墨守中学时的学习观念、思维方式,那么很有可能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栽跟头,在大学督促你学习的人少了,你要像没看见警察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去自觉学习,学习中要注重博与专的结合、知与行的统一;处事,如何在远离家人的新环境中,尊重他人、坦诚待人,尽快融入新集体、新环境,将会是你们大学生涯中的又一收获。
其次,实践是一种人生体验、一种真知。
实践是一种体验过程,同时也是你们步入社会的奠基石。学校“技术立校,应用为本”的办学方略凸显了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。同学们,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,各方阵的威武雄姿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,而是靠反复磨练与积累形成的。实践需要的是“走出去”的理念,需要的是“探索式”的学习。
在这里,我将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“古之成大学问者”必经的三层境界,这既是学习的三层境界,也是实践的三层境界,送给同学们。第一层境界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,首先需要耐得住寂寞,有执着的毅力;第二层境界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,要能吃得起苦、经得住考验;第三层境界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,从而豁然开朗、收获成功。
第三,创新是进步的动力、发展的灵魂。
初入大学,有人在兴奋之余感到迷茫。有的同学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,渐渐失去学习兴趣,睡懒觉、迟到、旷课、沉迷在虚拟空间、在游戏中不能自拔等,其结果将是完不成学业,毕不了业。
创新要求我们在大学期间至少要做到三点。一是认真学习,在学习中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二是大胆实践,同学们可以在技术实践中创新,在志愿服务中创新,甚至可以在生活的细小处创新。创新的形式与方法是不拘一格的。三是调整心态。同学们,浮躁难以创新,抱怨阻碍创新,放纵远离创新。在面对挫折时,勇敢一点;在面对失败时,乐观一点。创新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需要具有锲而不舍、百折不挠的精神。
同学们,像我校2014届毕业生解得官、刘云获得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那样,做一个务实的创新者吧,创新是进步的动力,是发展的灵魂。
最后,祝愿同学们在电机学院加深对责任、实践与创新的感悟,注重社会责任、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,勇于担当、大胆实践、开拓创新,中华民族已经在你们父辈手中富了起来,中华民族必将在你们手中强大起来,希望同学们在大学里倍加珍惜青春,打好扎实的基础,为实现中国“两个一百年”的目标而努力奋斗!
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