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季 | 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——陈唯可
.
发布人:wgyxy  发布时间:2022-05-19   动态浏览次数:251




个人情况

陈唯可,英语系 英语1811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拟录取,上海市优秀毕业生。本科期间部分获奖如下:

国家奖学金

上海市奖学金

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全国一等奖

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全国一等奖

2020外研社•国才杯”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

2020外研社•国才杯”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

上海电机学院博学奖学金特等五次,卓越奖学金两次,笃行奖学金一次。


找对方向,勤奋刻苦,就一定可以抵达向往的地方。


方向与努力同样重要

大一备考插班生时,我意识到,如果想要往高处走,大学就不能过得太轻松。这根弦在我心中挂了四年。当时,我就已经“沉浸式”体验了一把考研,我的高数、英语备考资料都来源于考研资料,图书馆闭馆后,我也会在A教自习室和考研的学长学姐们一起自习,接近十一点回寝。虽然看起来很努力,也在期末取得了高绩点,但考插却以失败告终。我第一次开始思考,我努力的方向对吗?我努力的方式对吗?

经过一段迷茫后,我下定决心从电气转到我感兴趣的专业,学习积极性明显比之前高了,动力也源源不断。我保留了大一列计划的习惯,但不同的是,我会考虑计划本身的合理性,增加复习的环节,并且参考学长学姐们的经验,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做规划,大致清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,重心要放在哪里。

刚转完专业,我的课表里有18门课,我依然坚持早起,除了上课,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图书馆,完成课上老师布置的任务后,我就给自己安排更拔高的内容。语言的学习终究要落在日常积累上,而积累的方式多种多样,外刊、影视、文学作品都可以增加趣味。


在竞赛中成长

参加比赛的目的不仅是获得奖项,更是验收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,找到自己和高手之间的差距。

大二时,我第一次参加外研社的演讲比赛,即兴演讲部分破破烂烂,但正是这段“黑历史”,让我认识到自己知识和案例的匮乏。大二下,由于疫情,线下教学变成了线上网课,可我对例子、语言表达的积累不能停也不敢停,因为我不想下次演讲时再丢脸了。

一年后,我报名参加了外研社系列比赛,演讲比赛和写作比赛都获得上海市一等奖,均排名第五,阅读比赛获得上海市二等奖。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突破,甚至拿到奖状时都感到不可思议,这样的正向反馈我发自内心地快乐,竞赛中所收获的奖项和名次也使我有信心面对北大开放的试题。



  

考研上岸不是终点

1226日第一门专业课开考前,我对着上海理工大学四教那堵镂空的墙,朗读北大英语精读的经典文章“Salt”。阳光从外面钻进来,欢腾跳跃。我永远记得那一刻的心情,对未知充满了期待而不是畏惧。这种轻松愉快面对考试的底气来源于日复一日的积累。

回想最初报考北大的决定,其实并不是头脑一热,而是在不断尝试、失败、反思后所做出的选择。一路上,家人、老师、学姐、朋友都给了我很多温暖和鼓励。这四年的第一个关键词一定是感激。

考研上岸不是终点,在电机四年的回忆也不会因为毕业而中断。那些为梦想奋斗的日子、那些笑容、那些人,都会成为我今后前进的动力和勇气。